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024—2025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024—2025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2024年9月1日至2025年8月31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高等教育办学透明度与公信力,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4年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桂教办〔2024〕1569号)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编制本报告。本报告涵盖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信息公开评议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现予以公布。
一、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总体情况
学校始终将信息公开作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核心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及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相关会议精神,严格遵循“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和教育部、自治区教育厅的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公开渠道、提升公开质效。聚焦服务师生群众、回应社会关切、接受公众监督的核心职能,持续完善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加大重点领域公开力度,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良好环境。
(一)健全制度体系,压实主体责任。学校坚持“全面覆盖、重点突出、权责明晰”原则,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架构。一是优化工作机制,动态调整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成,明确领导小组统筹决策、协调推进和工作落实的职责,将信息公开纳入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二是规范公开流程,严格执行“先审查、后公开”“谁公开、谁负责”的保密审查制度,细化信息甄选、文稿审核、渠道发布、动态更新等全流程管理规范,确保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合规性。三是延伸工作触角,推动信息公开向二级学院、职能部门基层单元延伸,健全重大事项校内公示制度,强化各单位信息公开意识,建立“日常公开+重点公开+即时公开”的长效管理机制,主动接受师生监督和社会评价,树立学校规范办学、开放透明的良好形象。
(二)聚焦清单落实,深化重点公开。对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及教育领域信息公开指引要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明确公开范围、规范公开时限。重点加大七类关键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学校治理、招生考试、财务资产、人事信息、学生管理、教学科研、对外合作。
(三)优化平台建设,创新公开形式。学校主要通过主平台——官方门户网站,优化“校园新闻、党政教辅、招生就业、校园文化、人才引进”等10个二级栏目设置,打造权威、全面的对外公开主窗口。依托“通达OA”办公系统搭建校内信息公开专区,及时发布内部管理制度、工作部署、通知公告等;职能部门、二级学院通过专属公众号、易班平台等新媒体载体,推送分类信息。升级官方微信公众号“广现职院圈”的“智慧校园”“网上迎新”“在线缴费”等??椋迪纸萄畔⒉檠?、新生注册、费用缴纳等服务一体化。
二、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一)主动公开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1.官方门户网站:学校门户网站(http://www.jwnm888.com.cn)作为对外信息公开的主窗口,向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主动公开信息,2025年新增栏目“30周年校庆”专栏。以“通达OA”办公系统、公众微信号“广现职院圈”等平台辅助信息公开;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充分利用官方公众号、易班、短视频号等新载体,丰富和完善信息公开发布的渠道和形式。公众微信号完善了“智慧校园”“网上迎新”“在线缴费”等项目,不定期公布教学信息,完成新生入学注册、辅助学生缴费退费。
2.各类会议:通过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党员干部会议、中层干部述职会、教学工作推进会、师生座谈会等各类会议,及时传达学校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制度修订等信息;座谈会现场回应师生关切问题,实现“面对面”公开沟通。
3.纸质材料:更新编制《招生宣传手册》生;通过《河池年鉴》《河池市志》等外部刊物公开学校发展概况、办学成果等信息;校内简报公开教学管理、育人情况等,丰富信息公开的实体载体形式。
4.其他形式:利用校园公告栏、主题展板、橱窗等线下载体发布评奖评优、活动通知、毕业招聘等信息;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重要公示、活动提醒等;开通校级领导电子邮箱、咨询电话等渠道,依托校园广播、QQ群、微信群等即时通讯工具,推送精准化公开信息,年度处理信访件9件。
(二)主动公开信息内容
1.制度建设信息公开。围绕学校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系统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形成覆盖治理、教学、育人等关键领域的制度保障体系,为规范办学与透明治理筑牢根基。聚焦管理机制优化,完善绩效考评、质量诊改、岗位轮岗等核心制度健全权责明晰、流程规范的治理运行体系,明确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及考核实施办法。围绕教学核心环节,优化课程考核、教材管理、人才培养等制度,更新招生、就业帮扶等专项方案,建立与教学质量提升相适配的制度规范。立足学生成长,出台技能竞赛激励制度,修订社团管理、学籍处分、实习实训等规定。
2.科研工作信息公开。持续修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横向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年度内各类项目(课题)获批立项137项,其中获批市厅级课题立项53项;各类项目(课题)获批结题85项,其中市厅级结题39项;项目申报成效显著,尤其是科技项目申报与广西誉升锗业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柳州市金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的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获得立项2个、广西科技计划项目1个,河池市科技项目1个。组织开展了校级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参加市级教学成果等次评定获得特等奖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成功提交5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等次评定材料。
3.财务管理信息公开。我校财务信息公开规范透明,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及学生学费、住宿费、意外保险费等收费项目,均通过公开专栏向学生、家长及社会主动公开。2024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总收入27601.4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6815.07万元,教育事业费收入10393.16万元),总支出28947.75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1843万元、日常公用经费6695.08万元、学生及贫困家庭补助支出2537.19万元)。学生奖助学金管理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专款专用,全年累计发放2462.22万元。学校财务工作严格遵循上级要求,实行年度预算与决算制度,预算、决算均提交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招待费、车辆使用与维护费、差旅费、通讯费等按学校核定办法在决算中单列,由财务处统一公开。
4.招生工作信息公开。根据办学实际提出招生申请,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审核同意后,通过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官网、学校官网主页、招生办公室专题网页及咨询电话等多渠道,及时向考生和社会公布招生计划。招生工作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及上级相关要求,开通招生监督电话并报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备案,规范有序推进招录工作。2024年,学校共录取6000人(单招1000人、对口2778人、统考招生2222人,其中外省240人);实际报到5026人(不含往年入伍保留学籍复学学生),具体为单招881人、对口2282人、统考招生1863人(其中外省206人)。
5.就业工作信息公开。印发《202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毕业生就业统计核查工作实施办法》《2025年校园双选会暨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招聘会实施方案》《学院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2025年我校共有毕业生4215人,单位就业人数共3053人,占72.43%;升学520人,占12.34%;自由职业形式就业42人,占1.00%;自主创业5人,占0.12%,总体毕业去向初次落实率85.88%。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就业1443人,占落实就业总人数的58.71%;省外就业1015人,占落实就业总人数41.29%,此外,精准帮扶困难毕业生964人,就业帮扶率达100%。
6.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公开。按照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做好“三好优干”“优秀毕业生”及各类奖助情况公开。共评定354名校级优秀毕业生,向教育厅申报42名自治区级优秀毕业生并获得批准,评定404名校级优秀共青团员、115名优秀共青团干部、68个五四红旗团支部、7个五四红旗团委(团总支)、663名三好学生、779名优秀学生干部、69个先进班集体。22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共22万元;412名学生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共247.2万元;32名学生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共16万元;41名学生获得筑梦奖学金共16.4万元;1075名学生获得学校奖学金共98.52万元;5104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共1967.694万元;5851名同学申请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金额达6008.6万元。
7.党建工作信息公开。依法公开党建相关重点信息,内容涵盖 2024年党建工作要点、2023年党费收支情况、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重点任务清单、2023年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要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措施工作台账;同时公开清廉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修订版)、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廉洁家访活动开展情况,以及2023年、2024年发展党员名单公示等,确保党建工作公开透明、规范有序。
8.人事工作信息公开。通过学校门户网站、部门网站、通知公告栏和河池市人才交流中心网站等途径,主动公开校内中层干部竞聘、任免信息,公开各类人才招聘计划、办事流程,以及各类人才培养计划、申报推荐、培训进修等情况;公开校内岗位设置和竞聘及调整情况。
9.后勤服务信息公开。严格按照公开招投标程序,持续加强造价合同管理工作,做好基础建设工作信息公开。抓好项目管理信息公开工作,完成3#实训楼、17#宿舍楼建设工程施工建设,在建项目有校企合作共建食堂
10.教学管理信息公开。通过学校门户网站、部门网站、通知公告栏等相关途径公开学校2024—2025年度教学信息,包括专业情况、师资队伍、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培养、学籍管理、教育年度质量报告等情况。
11.新闻宣传信息公开。学校共有240篇新闻报道在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融媒体登载。其中,国家级媒体57篇、省级媒体94篇、市级媒体89篇。学校官网设置有信息公开栏,接受网民的监督,全年通过二级栏目发布各类信息198条,其中政策文件2件、工作动态160条、公示公告36条;官方微信公众号“广现职院圈”“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资讯180篇,短视频号发布公开信息60条,各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通过专属新媒体平台发布分类信息50条。
12.职教集团信息公开。深化职教集团融合发展、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发力中高职衔接与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与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联合开办3个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班,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层次衔接体系。承办河池市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河池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为教师搭建多元化竞技交流平台;牵头开展中职教师职称申报培训,组织集团内教师参与班主任能力提升、人工智能应用等专题培训,全方位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
作为河池市职业教育集团龙头院校,严格落实自治区职教结对帮扶要求,深化对河池市巴马民族师范学校的精准帮扶:2024年10月,捐赠6套智慧黑板改善其现代化教学条件;11月,组织15名巴师师生参加南宁物资学校电商培训,参训师生后续在2025年广西职业技能大赛中斩获中职组农产品电商运营赛项金奖、铜奖;12月,安排9名巴师幼儿教育教师跟班学习,同步为88名教师开展班主任能力与人工智能应用培训。2025年帮扶持续深化,6月协助采购教学用音响设备优化教学设施,7月组织110名巴师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助力其师资队伍水平整体提升。
13.对外交流信息公开。积极参与国际赛事展现教学成果,在“‘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建筑工程学院获高职学生组“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赛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信息工程学院获“智能供配电技术”赛项教师组二等奖、学生组三等奖;在首届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斩获中职组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充分彰显师生技能水平,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深化高水平专业群国际联动,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考察中国关丹产业园及联合钢铁(大马)集团并达成合作共识;赴越南与立讯精密(越南)、河内工业大学等交流签约,推进中越现代工业机器人现代工匠学院建设;与河内工业大学、泰国坦亚武里皇家大学等签订MOU及本硕博联合培养协议,选派60名教师赴东盟留学。同时,积极参与国际职教交流,加入“丝路文化交流发展联盟”并当选理事单位,获“中文+职业技能”国际教育基地称号,相关案例入选“共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优秀案例”;4月作为国内唯一高职院校代表赴印尼参加中国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年会并作主旨演讲,高水平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5月通过自治区教育厅招收国际学生资格备案,正式开启国际学生学历教育。10名教师获国际汉语培训资格证书,10名教师完成线上培训待考证,为汉语教学及留学生语言教育筑牢基础。
14.特色校园文化信息公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核心,深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通过官网、团学小微平台等官方渠道,系统公开壮族蚂拐歌、古兰鼓、勤泽格拉、“刘三姐歌瑶”传唱、舞龙舞狮、“民族一桌菜”等20余项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组建10个民族文化社团,建成民族工艺(壮族蚂拐歌)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广西山歌教学研究中心等4个专业研究基地,配套2个民族文化展馆、1个美食传承基地及1个“百越民歌”工作室。同时,扎实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实践,开展“刘三姐歌谣”传承人等级认证工作,截至2025年8月,已成功培养初级传承人261人、中级传承人44人、高级传承人2人,整体通过率达85.3%,推动“刘三姐歌谣”进校园落地生根。学校先后获评“广西多声部山歌传习基地” “刘三姐歌谣传承中心基地”等称号,在弘扬民族精神、彰显地方教育特色的同时,营造了浓厚校园文化氛围,为素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5.校园信息化建设信息公开。学校持续推进全国信息化标杆院校建设,成效显著:聚焦全国职业院校数据中台98张表完成数据采集与对接,获评自治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2个;新增上线学生事务(休复退学、困难生认定等)、学习管理(“三说三看”平台等)、行政办公(“六走进六查找”活动、会议管理等)15个办事流程,显著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深化资产管理系统应用,实现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资产精准化、信息化管控;打通第一、二、三课堂(社会实践等)及体质健康、卫生管理系统数据壁垒,构建五育综合管理平台,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成功承办中西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推进研讨会,增强学校在职业教育数字化领域的行业影响力;加强软件正版化制度建设,推进校园软件正版化落地;信息系统通过网络安全等级?;ざ恫馄?;启用新版教务系统,新增教学计划管理、智能排课、成绩分析等功能???,适配信息化管理需求;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校本在线课程超2200门、资源总数超2.2万个,100%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累计在线学习超260万次,打破学习时空限制。
16.图书信息公开。学校图书馆目前有大楼共6层,建筑面积7610平方米,馆内设有春贵书库、第一(二、三)社会科学书库,第一(二)自然科学书库、现刊阅览室、过刊书库、24小时自助图书馆(3个),馆藏纸质图书为78.14万册(含西校区),中文纸质专业期刊433种,期刊数据库1个,电子图书为44万种,合作校园书店企业一家。
三、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情况
2024-2025学年,我校严格遵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相关规定,规范推进依申请公开工作。始终秉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工作理念,对法律法规及党纪党规明确要求保密的事项依法不予公开;对处于处理过程中的文件,待办结后及时主动公开办理结果,确保依申请公开工作合规有序、公开透明。
四、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学校推进信息公开工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对学校信息公开的途径、范围、内容等均表示满意,对信息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学校在充分保障全校师生员工和相关社会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同时,学校原有运作模式、管理方式也得以改进和优化,赢得了全校师生较高的满意度。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本学年度,我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执行力、公开内涵及渠道畅通度持续提升,但仍存在公开平台知晓率不足、重点领域公开精细化不够、反馈机制不健全、特色工作未形成品牌效应等问题。将从以下几方面积极改进:
(一)优化平台协同。调研师生需求优化门户网站、“智慧校园” 公众号功能布局,建立信息同步审核机制明确发布时限;开展新生专项培训、编制使用指南,强化平台信息安全,提升师生使用信任度与效率。
(二)深化重点领域公开。科研领域补充项目进展、经费明细及成果转化信息;财务公开增加核心数据对比分析与政策解读;对外合作完善联合培养协议、国际学生培养细则等披露内容,提升公开精细化水平。
(三)健全反馈机制。规范反馈流程、明确时限,拓宽意见征求范围,吸纳学生及基层教师意见,增强信息公开互动性与民主性。
(四)强化队伍建设与品牌融合。加强工作人员保密审查、信息编撰等专业培训;以 30 周年校庆为契机,建立特色工作公开标准,梳理民族文化进校园、职教集团帮扶等成果与经验,编制 “特色工作成果” 公开,纳入校本课程与校园宣传,彰显示范引领作用。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2025年10月31日
